F518是去年全国“最受关注十大园区”省内唯一入选创意园,记者寻访一探究竟
日前,由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发起的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最强音暨 “2013年度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总评榜”活动结束。深圳的F518时尚创意园继2012年之后,再次上榜“最受关注十大园区”,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上榜的创意园区。F518的掌门人钟伟鹏同时也被《中国文化报》评为“文化产业年度人物”。
晶报记者 李海若/文、图
一个从2007年才起步的创意园,为何两次登上“最受关注十大园区”榜,与北京、上海一些成名较早的园区相比,F518如何在短短的6年内急速窜到榜单前三甲之列?它的“独门密籍”又是什么?
走战略投资型路线
对比这两年的“最受关注十大园区”上榜名单,位居榜首的均是北京798艺术区,众多全球知名艺术品收藏展览公司、艺术家、学院等机构驻扎于此。作为北京乃至全国都市文化的地标,798的发展或者革新都引起业界内外的关注和热议。
而同样两次上榜的F518时尚创意园,在不少来访参观者眼中则是一个“南方的798”。园区宣传主管张晓源说:“这些年经常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来我们园区参观、交流,很多考察团都说,园区的氛围和感觉与798很相似,简直就是一个‘南方798’。为艺术家提供免费房租的左街艺术创作库,为独立音乐摇旗呐喊的造音社……这些都能隐约看到北京798当初的影子。”
但是,从宝安城中村生长出来的F518,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和选择。园区负责人钟伟鹏对记者说,与其说F518的生态有多么与众不同,倒不如说它的经营模式别具一格。“我们走的是战略投资型路线。很少有园区能去对园区的企业做投资,我们就是要开辟这样一条路,从建园之初我们就确定了这个方向。F518更像是前海的‘桥头堡’,是和产业最近的创意沃土,它正在也必将成为深圳的新动脉。”
言必行,行必果。钟伟鹏在“做原创动漫就是烧钱”的大环境下,对园区的雨桥动漫狠砸上千万元,打造了宝安首部原创动漫电影《圣龙奇兵大冒险》。电影公映后斩获1350万元的票房,并荣获深圳十大原创卡通金奖。
打造离创意产业最近沃土
追溯F518时尚创意园创园时的情景,园区负责人钟伟鹏用“悲壮”一词来形容。2007年12月7日,F518时尚创意园诞生在以“脏、乱、差”闻名的宝安西乡劳动村。这里曾聚集着75家各类轻工业小工厂,周边环境恶劣。“开园两年都是完全在亏本运营,从第三年开始才基本实现收支平衡。”钟伟鹏说。
如今,作为深圳最大、一期占地达6万平米的创意园区,F518时尚创意园已蜚声全国,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约达6亿,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等组织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园区”、“中国最佳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等称号,而这两年又连续登上“最受关注十大园区”榜,从2012年的第六名提升到2013年的第三名。它也是珠三角区域连续两年唯一上榜的创意产业园区。
2013年对F518时尚创意园区而言可谓是丰收年。在园区连续登榜“最受关注十大园区”的同时,园区掌门人钟伟鹏又被选为中国文化部旗下媒体《中国文化报》的“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并且排名第二位。同时上榜的还有文化领域标准化的推动者闫贤良、鼎立雕刻集团的王向荣等业界先锋人物。
为什么钟伟鹏能上榜?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F518时尚创意园在经历6年时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有活力的园区。首先是园区具有创新性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其次有敢于创新的文化领军人钟伟鹏先生以及优秀的运营团队。在F518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打造离创意产业最近的沃土为核心,坚持创新、重视创意,通过汇聚国内外文化创意设计资源,将文化、技术、产品、服务和市场通过创意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构筑起一条独有的、完整的产业链,并最终将F518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有产品支撑、有管理服务模式输出能力的国内一流文化服务运营商。
希望成为行业标准
建园之初,F518过得相当窘迫。对比刚建园时的荒凉、冷清,在过去的2013年,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成绩可说是令人刮目相看。目前园区入住企业160家,入住率达到100%。策划多年的“深圳设计创意总部大厦”项目获批,该项目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预计2017年落成,将打造成国内外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总部中心、城市青少年聚集交流娱乐消费的互动体验中心和文化娱乐商业模式的示范中心。而那栋由园区青年建筑师张淼打造的前岸艺术酒店也在2013年开业,这座另类、前卫的建筑就像从天而降的外星碉堡,极具后现代主义风格,而今它已成为深圳一个耀眼的创意文化地标。
在深圳开园较早的一批创意园区当中,F518已经由6年前的默默无闻走到今天被业内广泛认可。作为深圳市创意投资集团的董事长、F518时尚创意园的掌门人, 钟伟鹏对于F518以及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说:“从事文化教育以及文化创意产业至今,已经走过10年,今天所获得的一点成绩和名气,并不值得沾沾自喜。我最大的希望就是,F518能够在目前如火如荼的文化产业当中沉淀下来,走出一条具有产业特色、而且能够与入园企业一起共同发展的路。文化产业持续发展需要众多文化人的坚持和实干,当光环褪去,希望我们曾经的坚持和努力能够成就出一种可用的模式或者行业标准,这就是我目前的内心想法。”
来源 晶报 http://jb.sznews.com/html/2014-01/17/content_2757574.htm